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极反应式
2023-10-09 11:43:09
晨欣小编
锂离子二次电池(Li-ion电池)是一种充电和放电周期可重复使用的电池,其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正负电极之间的移动。以下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式:
工作原理:
锂离子二次电池由正极(阳极)、负极(阴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充电过程:
当将电池连接到充电器时,电流从充电器流向电池。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阴极)释放并向正极(阳极)移动。
此时,正极中的锂化合物(通常是氧化物)被还原成锂金属,而负极中的锂金属被氧化成锂离子。
充电过程中,电池吸收电能,将锂离子储存在正极材料中。
放电过程:
当电池连接到外部设备时,电池开始放电。
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阳极)迁移到负极(阴极)。
此时,正极中的锂金属氧化成锂离子,而负极中的锂离子还原成锂金属。
放电过程中,电池释放储存在其中的电能,为外部设备供电。
电极反应式: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正极和负极之间发生的主要电极反应式如下:
正极反应(阳极)(放电时):
正极材料:通常是锂化合物,如锂钴氧化物(LiCoO2)。
反应:锂离子(Li+)从正极材料中脱离,氧化成锂离子和氧气(O2)。
方程式:LiCoO2 → Li+ + CoO2 + e-
负极反应(阴极)(放电时):
负极材料:通常是石墨(石墨碳)。
反应:锂离子(Li+)在负极材料中还原成锂金属。
方程式:Li+ + e- → Li
在充电时,上述反应方向相反。负极材料接收锂离子,而正极材料中的锂金属氧化成锂离子。
通过这种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往复移动,锂离子二次电池实现了电能的储存和释放,使其成为许多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车辆中的常见电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