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杂质半导体?
2023-11-30 10:29:44
晨欣小编
杂质半导体是在半导体材料中通过掺杂添加少量外部原子而形成的半导体。掺杂是通过在半导体晶格中引入其他元素,即杂质,来改变半导体的电性质。这一过程有助于调节半导体的电导率、载流子浓度和其他电学特性,使其更适用于不同的电子器件。
半导体材料在纯净的形态下通常有很高的电阻率,因为其晶格中的电子和空穴数量相等,难以形成导电路径。通过掺杂少量的杂质,可以改变半导体的电导率,形成两种主要类型的半导体:
N型半导体(负型):
在N型半导体中,掺入的杂质是五族元素,如磷(P)或砷(As)。这些杂质原子具有多余的电子,它们被称为施主(donor)杂质。这些额外的自由电子增加了半导体中的电子浓度,使其带有负电荷。
P型半导体(正型):
在P型半导体中,掺入的杂质是三族元素,如硼(B)或铝(Al)。这些杂质原子缺少电子,它们被称为受主(acceptor)杂质。这些额外的空穴增加了半导体中的空穴浓度,使其带有正电荷。
通过合理地选择和控制掺杂材料,可以调节半导体的导电性质,使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子器件,例如晶体管、二极管和其他集成电路。掺杂是半导体工业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它为现代电子设备的制造提供了关键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