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
2023-12-04 11:13:11
晨欣小编
电阻式触摸屏是一种常见的触摸屏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电阻变化的测量。以下是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的基本解析:
构成元素: 电阻式触摸屏主要由两层透明导电膜组成,通常是玻璃或塑料基底上涂覆的透明导电材料。这两层导电膜之间有微小的空隙,以防止直接接触。
工作方式: 当用户用手指或者触笔等物体按在触摸屏表面时,触摸位置上的两层导电膜发生接触。由于导电膜的电阻随着接触点的位置而改变,通过测量电流的分布或电阻的变化,系统可以确定触摸的位置。
电流分布测量: 在触摸发生时,电流从一个导电膜流向另一个导电膜。由于电阻在触摸点附近较小,电流在触摸点附近会集中流过,形成一个电流分布。通过测量电流的分布情况,系统可以计算出触摸点的位置。
电阻变化测量: 通过测量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电阻值变化,系统也可以确定触摸的位置。在触摸点附近,导电膜之间的电阻会变小,而在远离触摸点的区域,电阻值会较大。
控制电流和测量电压: 电阻式触摸屏系统会在触摸屏上的四个角施加电压,然后测量触摸屏上的电流。通过计算电流分布或电阻变化,系统能够确定触摸位置的坐标。
分辨率: 电阻式触摸屏的分辨率通常受限于电流测量和电阻测量的灵敏度,因此分辨率相对较低,尤其在大尺寸触摸屏上。
优点与缺点: 电阻式触摸屏的优点包括对各种触摸物体的响应、相对低成本和较高的耐用性。然而,由于需要两层导电膜之间的物理接触,它的透明度相对较低,并且对触摸压力敏感。
总体而言,电阻式触摸屏通过测量电流分布或电阻值变化来确定触摸点的位置,是一种成熟而广泛应用的触摸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