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敏电阻在温度变化下的电阻值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2023-12-26 10:59:50
晨欣小编
压敏电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阻器件,其电阻值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其中包括温度的变化,即温度对压敏电阻的电阻值有一定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压敏电阻在温度变化下的电阻值变化规律。
在一般情况下,压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电阻元件内外的粒子更加活跃,原子的振动增加。同时,随着温度的上升,一些材料的电导率也会随之增大。因此,温度升高会引起压敏电阻材料中的自由电子数目的增加,电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也会增加,从而导致电阻值的降低。
然而,压敏电阻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取决于其材料的特性。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TCR)。在常见的压敏电阻材料中,主要有氧化锌(ZnO)和硅碳化物(SiC)等。氧化锌压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速度较快,TCR通常在-0.5%~ -0.6% /℃左右。而硅碳化物压敏电阻的电阻值变化较为稳定,其温度系数一般在-0.1%~ -0.5% /℃之间。
此外,压敏电阻在低温下的电阻值也会出现变化。在极低的温度下,例如接近绝对零度的情况下,电阻值会出现略微的增加。这是因为在低温下,压敏电阻材料中的自由电子和固定振动的正离子受到温度的影响,相互之间的碰撞减少,导致电阻值略有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压敏电阻在温度变化下的电阻值变化是可逆的。一旦温度恢复到初始状态,其电阻值也会恢复到原来的数值。这使得压敏电阻在温度变化环境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压敏电阻在温度变化下的电阻值变化规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不同的压敏电阻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温度系数,因此其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也有所差异。了解这种规律对于正确选择和应用压敏电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