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系列及LM317三端稳压器的并联扩流及典型应用电路
2025-04-10 11:11:18
晨欣小编
三端稳压器作为线性电源设计中最常见的稳压芯片,具有成本低、使用简便、性能稳定等优点。78系列(如7805、7812)和可调型LM317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类。在一些需要更大负载电流的场合,单颗稳压器的输出能力可能不足,此时就需通过并联扩流或外接功率器件实现电流增益。
本文将详细探讨78系列和LM317的原理特点、扩流设计方法、典型应用电路及注意事项,为从事电源设计的工程师提供实用指导。
一、78系列与LM317三端稳压器概述
1.1 78系列固定电压三端稳压器
78系列(也称为7800系列)提供固定输出电压,一般包括以下常见型号:
型号
输出电压
最大输出电流
7805 | 5V | 1~1.5A |
7812 | 12V | 1~1.5A |
7824 | 24V | 1~1.5A |
这些芯片内部集成稳压电路、过流保护和热保护功能。
1.2 LM317可调电压三端稳压器
LM317的输出电压通过两个电阻分压调节:
VOUT=1.25×(1+R1R2)+IADJ×R2
其中IADJ≈50μA,可忽略。
LM317适用于1.25V~37V之间的可调输出,最大输出电流约为1.5A。
二、并联扩流的必要性与挑战
尽管78系列和LM317具备良好的输出能力,但在以下情况中往往力不从心:
多路并发负载场合;
电动机、LED阵列等大电流负载;
电池充电器等对电流要求较高的系统。
然而,三端稳压器并非为并联而设计,直接并联多个芯片往往不可行,主要问题包括:
电压不完全一致:导致某一芯片承担过多电流;
热分布不均:某芯片过热损坏;
输出震荡或不稳定:负载变化导致动态分配失衡。
三、三端稳压器扩流设计方法
3.1 外接功率晶体管并联扩流(经典方法)
可在稳压器输出端串接一个NPN功率晶体管(如2N3055、TIP3055),由稳压器控制晶体管导通,达到扩流目的。
原理图示:
less复制编辑 Vin | [ ] | | R [ ] | +-----------+ | | |/ C OUT(+) Vin --------| Q | |\ E | | | [LM317] | | | GND GND
工作原理:
当输出电流增加时,电压差促使晶体管导通,分担负载电流。
关键元件说明:
Q:NPN功率晶体管,须有足够电流余量;
R:电流感测电阻,决定扩流门槛(典型值:0.2Ω~0.5Ω);
整体输出电流 = 稳压器原始输出 + 晶体管提供的支路电流。
优点:
结构简单;
易于搭配LM317或78系列;
热量分散,利于散热设计。
3.2 多芯片均流控制(高级方法)
通过在输出端串联微小阻值电阻,确保电流自动分配。
方法:
每个稳压器输出串接一个0.1Ω~0.22Ω电阻;
各自接入负载汇流母线;
电流因电压差异自动平衡。
注意事项:
各芯片电源应来自同一Vin源;
输出电压需尽量一致(差值不超过50mV);
稳压器须严格选型与匹配。
典型用途:
大功率LED驱动电源;
并联式电池充电器设计;
冗余电源结构。
四、典型扩流应用电路分析
4.1 LM317 扩流电路(NPN晶体管)
plaintext复制编辑 Vin ----+-------+ | | [R1] [LM317] | | +--------+ | | |/ C E|\ GND| Q1 | OUT |\ E | | | GND GND
R1=0.22Ω,Q1=2N3055;
输出电流可扩展至5A以上(需配大散热器);
电压保持稳定,适用于模拟供电系统。
4.2 并联两颗7812扩流
plaintext复制编辑 Vin ----+-------------+ | | [7812] [7812] | | [R1] [R2] | | +-------> OUT(+)
R1 = R2 = 0.1Ω,控制均流;
输出电流稳定在约3A;
适用于小功率系统冗余电源。
4.3 大电流可调稳压电源(LM317 + 双管并联)
plaintext复制编辑Vin -> LM317 -> 2 x NPN功率管(并联)-> 输出 -> 每管加0.22Ω均流电阻; -> 输出电流达6~8A;
可用于可调稳压电池充电;
散热需用铝型材散热器+风扇;
可加稳压反馈环路增强输出精度。
五、设计注意事项及建议
功率分担原则:要保证扩流结构中元件均可承担所需功率,尤其是功率管的热阻与封装规格。
温度保护与散热:大电流下必须加装热敏电阻、风冷或散热片。
输出短路保护:建议加保险丝或限流电阻,避免芯片烧毁。
稳定性调试:扩流设计应避免震荡、偏置电流偏差过大,可加入输出电容(如220μF以上)提升负载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