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正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工作原理详解
2025-05-13 14:51:22
晨欣小编
一、正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简介
1. 基本定义
正激式开关电源是一种基于变压器磁能直接传输的拓扑结构,在主开关管导通时,变压器初级直接将能量耦合至次级,从而驱动负载输出。
2. 与反激式电源的区别
特性
正激式
反激式
能量传递时间 | 开关管导通期间 | 开关管关断期间 |
变压器工作模式 | 不存储能量 | 需存储磁能 |
适用功率范围 | 中小功率 | 小功率 |
输出波形稳定性 | 较高 | 较低 |
高频噪声 | 低 | 高 |
二、正激式电源的基本结构
一个典型的正激式变压器开关电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将交流(AC)电压转换为稳定的直流(DC)电压;
主开关MOSFET或IGBT:控制变压器初级的导通与关断;
变压器(带气隙):实现能量的隔离与变压;
续流二极管(自由wheeling diode):在开关管关闭时为负载提供连续电流;
输出滤波器(L-C):平滑整流后的输出电压;
控制芯片(如TL494、UC3842):实现PWM调制、反馈调节、过压过流保护等功能;
复位绕组及钳位电路:用于复位变压器磁芯,避免磁饱和。
三、正激式电源的工作原理详解
1. 开关导通阶段(Ton)
主开关管 Q1 导通;
输入直流电压经开关管加在变压器初级;
次级感应出同极性电压,通过整流二极管 D1 导通,向负载供电;
同时,变压器的磁芯被励磁(磁通增加);
续流二极管 D2 截止。
2. 开关关断阶段(Toff)
开关管 Q1 关断,初级回路断开;
由于变压器初级磁通不能突变,为防止磁芯剩磁导致饱和,**需使用复位绕组(或钳位电路)**释放磁能;
次级电压消失,但因输出电感存在,负载电流不能突变,续流二极管 D2 导通;
输出电感和电容继续为负载供电,维持输出稳定。
3. 周期循环
开关器件以几十至数百kHz频率周期性导通/关断,电路进入稳态工作模式,输出电压由PWM占空比控制。
四、正激式变压器磁复位方式
若磁芯无法完全复位,变压器将逐渐磁饱和,导致电流失控、损坏MOSFET,因此磁复位机制是正激式电源的关键技术点。
常用的三种复位方式:
主动钳位(Active Clamp)
使用辅助MOS和钳位电容;
复位效率高,损耗小;
成本相对较高,适用于高性能应用。
RCD钳位
由二极管、电阻、电容组成;
结构简单,成本低;
钳位能量以热量形式耗散,效率略低。
变压器对称绕组复位(带复位绕组)
采用一个与初级对称的绕组,输出反向电压复位磁芯;
最常用于中小功率正激电源中;
结构较复杂,但能有效防止磁饱和。
五、输出电压调节机制
正激电源的输出调节通常由控制芯片(如UC3842、TL494等)完成,采用电压反馈 + PWM控制,主要包括:
采样反馈
输出电压经采样电阻或光耦反馈到控制端;
控制芯片比较设定电压和实际电压,进行占空比调整。
PWM调制
占空比越高,导通时间越长,输出电压越高;
实现动态闭环调节,适应负载变化。
六、常用正激电源的应用举例
LED驱动电源
通过调节PWM输出恒流;
体积小、效率高、适应性强。
工业控制电源
适用于PLC、传感器等直流供电;
要求高稳定性与良好EMC性能。
通信电源模块
多采用正激拓扑实现36–72V输入转5V/12V/24V输出;
满足隔离、安全性及EMI规范。
七、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考量
参数名称
影响因素
变压器匝比 | 决定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比例 |
PWM占空比 | 控制平均输出电压 |
输出电感/电容 | 决定输出纹波与瞬态响应 |
开关频率 | 高频可减小磁性元件体积,但EMI风险增大 |
MOSFET规格 | 应满足最大漏极电压、电流、功耗要求 |
八、正激式开关电源的优缺点总结
优点:
可实现输出与输入电压隔离;
电压转换效率较高;
适合**中小功率(几十瓦到几百瓦)**应用;
稳定性高,输出波形较为平稳。
缺点:
磁复位设计较复杂;
不适合过高功率场合;
存在一定的电磁干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