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货至:

 

 

晶振在 PCB 板上的布局要点

 

2025-05-28 09:52:15

晨欣小编

一、晶振的基本工作原理

晶振是一种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实现稳定频率输出的元器件。其工作机制基于石英晶体谐振频率极高的 Q 值和温度稳定性。常见的晶振形式包括:

  • 无源晶振(Crystal):需配合 MCU/芯片内部振荡器工作

  • 有源晶振(Oscillator):内含驱动电路,自身可输出标准时钟波形

  • 温补晶振(TCXO)/压控晶振(VCXO)/恒温晶振(OCXO):用于对精度要求更高的通信或时钟同步系统

在 PCB 上的布线布局不仅影响晶振的启动能力,还关系到其输出频率的稳定性和信号完整性


二、晶振在 PCB 布局中的常见问题

在实际设计中,如果忽视晶振的布局规则,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1. 晶振无法起振或启动时间过长

  2. 频率漂移或抖动过大

  3. 对周围敏感模拟电路产生干扰

  4. EMI(电磁干扰)增加,系统稳定性下降

其根本原因通常是由于布线不合理、接地不良或谐振回路干扰。


三、晶振 PCB 布局的核心要点

1. 靠近主控芯片布置

晶振应尽可能靠近驱动它的芯片(如 MCU、FPGA、通信芯片),以减少晶振引脚与芯片振荡引脚之间的引线长度,降低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避免高频信号损失和干扰。

 推荐:晶振距离芯片振荡引脚不超过 1 cm,最好在同一 PCB 面上布置。


2. 优化晶振回路走线

晶振的走线应遵循以下原则:

  • 最短路径原则:振荡器引脚至晶振之间走线要短且对称,避免形成环路。

  • 阻抗对称性:尽量保证 XTAL1 和 XTAL2(或 OSC_IN/OSC_OUT)两引脚走线长度和宽度一致。

  • 避免交叉/分叉:走线不要穿过其他高速信号区域或电源区域,防止耦合干扰。


3. 加强接地屏蔽

晶振区域应尽量铺设完整的 GND 层,用作屏蔽层:

  • 底层铺地:在晶振及其相关负载电容下面整块铺地,提升回流路径的完整性。

  • 晶振两脚负载电容接近地:C1、C2 负载电容应靠近晶振两端,且其接地脚通过最短路径连至地面。

  • 避免共享模拟/数字地:若系统分模拟地与数字地,应优先使用主控芯片所在的地作为参考地。


4. 减小回流路径干扰

晶振产生的高频信号会通过地回流到系统电源中,布局设计需注意:

  • 避免晶振回路靠近高电流路径(如电源输入、大电流开关元件)。

  • 控制回流路径环路面积(Loop Area),可降低 EMI 和系统敏感度。


5. 远离高噪声器件与高速信号

晶振对噪声敏感,应远离以下区域:

噪声源

示例器件



高速切换电源

开关电源、DC-DC 芯片

高频接口

USB 3.0、HDMI、以太网 PHY

高频电感

功率电感、RF 模块

EMI 源

继电器、电机驱动器

此外,晶振信号线应远离这些高速线的平行布线走向,避免串扰。


四、有源晶振的布局特别注意事项

与无源晶振不同,有源晶振输出时钟信号到其他器件,其布局建议如下:

  • 输出端加串联阻抗匹配电阻(一般为 22~33Ω),以抑制过冲

  • 走线尽量直且短,匹配输出阻抗(常见为 50Ω)

  • 输出线尽量远离晶振本体区域,避免反馈干扰


五、实际 PCB 布局示意图(文字描述)

假设某 STM32 单片机搭配 8MHz 晶振,其晶振布局如下:

  • 晶振放在芯片右侧 5mm 范围内;

  • XTAL1 与 XTAL2 走线等长、等宽;

  • 晶振下方整块 GND 层,负载电容靠近晶振引脚;

  • 晶振区外围通过过孔与主地面 GND 网桥接;

  • 避开 USB、DC-DC 芯片等高噪区域。


六、布线时应避免的误区

常见误区

问题后果



晶振过远或绕线布线

引起谐振失败或频率漂移

未采用地层屏蔽

EMC 差,信号干扰严重

晶振走线下方存在断层

回流路径中断,信号完整性差

将晶振布在线缆或排针旁

易受辐射干扰影响起振

负载电容布线过长

寄生电感影响精度

七、推荐晶振布局设计流程

  1. 确定晶振位置靠近主芯片

  2. 布局两端负载电容(C1、C2)

  3. 设计等长、对称走线

  4. 添加底层 GND 屏蔽层

  5. 加入必要的阻尼电阻(如串联 33Ω)

  6. 进行信号完整性仿真或静态 EMI 检查

  7. PCB 上 silk screen 标注防干扰区域


八、结语:稳定时钟,从合理布局开始

晶振虽小,却是系统的“心跳”,其 PCB 布局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系统能否稳定运行。通过掌握本文提及的布局要点和设计规范,工程师可以有效避免起振失败、频率异常、EMI 干扰等问题。


 

上一篇: 低侧与两三相电流检测模块:布局布线全攻略
下一篇: 利用窗口电压监控器优化电源输出性能

热点资讯 - 技术支持

 

自耦变压器采用降压启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一个运算放大器解决方案来稳定激光输出
BLDC 电机控制原理全揭秘
BLDC 电机控制原理全揭秘
2025-05-28 | 1283 阅读
利用窗口电压监控器优化电源输出性能
晶振在 PCB 板上的布局要点
晶振在 PCB 板上的布局要点
2025-05-28 | 1079 阅读
低侧与两三相电流检测模块:布局布线全攻略
电子镇流器与电感镇流器有什么不同?
wled和led哪个好
wled和led哪个好
2025-05-28 | 1140 阅读
收起 展开
QQ客服
我的专属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09:00-12:00

13:30-18:30

投诉电话:0755-82566015

微信客服

扫一扫,加我微信

0 优惠券 0 购物车 BOM配单 我的询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