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二极管及八大关键电路保护元器件
2025-07-02 15:30:48
晨欣小编
一、二极管:电路保护的基石
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的半导体器件,最早用于整流电路。随着技术的发展,其衍生出多种具有保护特性的型号,成为电路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元件。
1.1 普通整流二极管
常用于电源输入整流环节,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常见型号如1N4007。虽然不是专用保护元件,但在电源前端承担防反接、整流等初级防护作用。
1.2 快恢复二极管
具有极短反向恢复时间(一般小于50ns),适用于高频开关电源中,避免电压尖峰对元件造成伤害。
1.3 肖特基二极管
具备低正向压降和快速恢复特性,常用于高效率DC-DC转换和输出反接保护。其反向漏电流较大,但在保护电源中仍然很常见。
1.4 TVS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用于抑制电路中的浪涌电压,是最常见的浪涌保护元件之一,广泛用于USB、HDMI、CAN等接口。
二、八大关键电路保护元器件详解
除了二极管,还有多种专用保护器件,用于防止过压、过流、短路、静电等各种风险。以下是常见的八类关键电路保护元件:
2.1 TVS二极管(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ion Diode)
功能:
用于吸收ESD、电源浪涌等瞬态高压,防止芯片损坏。
特点:
响应速度快(<1ns)
通常并联在信号或电源线上
有单向与双向之分
应用:
USB、HDMI接口保护,电源输入口,工业通信接口(如RS485、CAN)
2.2 ESD保护器件(静电保护)
功能:
专用于ESD放电保护,常集成于接口附近,确保芯片ESD等级达标。
常见产品:
小型TVS阵列
ESD suppressor(抑制器)
应用:
移动设备接口、触摸屏、摄像头模组等高敏感区域
2.3 PTC热敏电阻(自恢复保险丝)
功能:
过流时阻值升高,限制电流,温度下降后自动恢复。
特点:
可重复使用
无需人工更换
对电源瞬时短路极为有效
应用:
电池保护、USB口过流保护、马达控制等
2.4 MOV压敏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
功能:
在高压冲击时电阻急剧下降,吸收能量,保护电路。
特点:
成本低
反应较TVS慢,但耐浪涌能量大
应用:
AC电源输入端防雷、防浪涌;工业设备、照明电源
2.5 气体放电管(GDT)
功能:
通过气体击穿释放高电压能量,主要用于高能浪涌保护。
特点:
高耐压(几千伏以上)
吸收能量强,需配合MOV或TVS使用
应用:
通信基站、电力系统防雷器、PoE以太网保护
2.6 瞬态抑制电容(MLCC)
功能:
滤除电源线路或信号线中的高频尖峰,抑制EMI干扰。
特点:
高频性能好
容值小但响应快
应用:
信号线旁路、输入输出滤波、ESD辅助防护
2.7 快速熔断器(Fuse)
功能:
电流超过额定值后断开回路,起到强制隔离保护作用。
特点:
精准断电
不可自恢复,需更换
应用:
工业控制、充电器、车载电源模块
2.8 硅控整流器(SCR)/可控硅触发保护电路
功能:
配合其他元件触发后将危险能量引导至地,常用于电信防雷模块。
特点:
可承受较大电流
动作可靠
应用:
电话线、通信口防雷模块,配合GDT使用
三、电路保护元件的选择建议
3.1 依据电路电压与电流等级选型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保护器件的耐压、通流能力要求不同,需准确匹配设计参数。
3.2 多级保护的必要性
如采用TVS + PTC + 电容的组合方式,可实现多层次防护效果,大幅提升可靠性。
3.3 考虑响应时间与能量承受能力
对于ESD防护,响应速度为首选指标;而对于雷击浪涌,则需重点关注通流能力。
四、电路保护的设计原则
接口优先保护:所有连接外部的信号线、电源线必须优先考虑防护。
就近布局:保护器件应靠近敏感芯片或接口处,减少走线干扰。
遵循IEC与UL标准:确保元器件符合EMC、安规等国际标准认证。
测试验证不可省略:应在设计后通过TLP、ESD枪等测试进行防护效果评估。
五、总结
二极管作为电路保护的“老大哥”,虽已发展多年,但依然是电子保护元件中的核心成员。而围绕着防雷、防静电、防过流、防反接等实际需求,TVS、PTC、MOV、GDT、ESD器件、熔断器、电容等元件逐渐完善成为现代电路保护体系的八大关键角色。
在追求电路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长寿命的当下,科学合理地选用这些保护元器件,将成为电子工程师设计成功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