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流桥常见故障与检测方法:图解实操步骤
2025-07-07 14:39:14
晨欣小编
一、整流桥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 基本结构
整流桥一般由四个二极管构成(如图1),常见封装有:
DIP插针型(如:KBP、KBL系列)
SMD贴片型(如:MB6S、MB10F)
大功率金属底板型(如:GBJ、GBPC系列)
2. 工作原理简述
在正半周:电流经D1 → 负载 → D2,形成正向电流
在负半周:电流经D3 → 负载 → D4,同样形成正向电流
这样,两个半周期都输出同方向的电压,完成全波整流。
二、整流桥的常见故障类型
1. 短路故障
最常见,通常由于瞬间电流冲击或温度过高引起,表现为整流桥两端导通电阻极低。
现象:
熔断器熔断
电源直接不起作用或烧毁
整流桥发烫甚至炸裂
2. 开路故障
单个或多个二极管开路导致整流不完全,输出电压波动大。
现象:
电源输出电压不足
设备间歇性工作
纹波增大,电容发热
3. 反向漏电
二极管因老化或击穿,在反向电压下产生漏电流,造成输出电压不稳定。
现象:
直流输出有较大杂波
整流桥温升异常但未完全短路
电源模块EMI超标
4. 虚焊或接触不良
引脚氧化、焊点脱落导致接触不良,常发生在插针型整流桥。
现象:
电源时好时坏
整流桥表面完好但焊点松动
三、整流桥检测方法:图解实操步骤
以下以数字万用表为主要检测工具,演示标准封装整流桥(如MB10F)的检测流程。
⚠️ 操作前请确保断电并释放电容残压,避免触电风险。
【图1】整流桥典型引脚排列图(以MB10F为例)
markdown复制编辑 AC~ ┌────┐ ~AC ──────┤ ├────── │ │ + ───┤ ├─── -
步骤一:检测二极管正反向特性
将万用表拨至“二极管档”(通常带有 ▶| 图标)
将红笔接在某一AC端,黑笔接在“+”极
正常读数约为0.5~0.7V(硅二极管压降)
反接(红笔接+,黑笔接AC),应无读数或“OL”(表示反向截止)
检查路径(以全桥为例):
AC → + 极
AC → - 极
极 → AC
极 → AC
逐一测量,判断是否存在开路或短路。
步骤二:检测输出端短路与断路
将红笔接“+”极,黑笔接“-”极
若显示 0 或几欧姆,可能内部短路
若显示“OL”或超高电阻,可能为开路或接触不良
步骤三:检查对地漏电(绝缘测试)
将万用表调至兆欧档(若有)
测量“+”或“-”极对金属外壳或接地端的电阻,应为无穷大
若电阻很小,说明存在反向漏电问题,建议更换。
步骤四:整流桥在线动态检测(带电检测需专业人员)
测量整流桥输入端AC与输出端DC电压
输入应为交流220V
输出应为约310V直流(220V × √2)
若无输出或输出异常,则整流桥可能已损坏或输出滤波异常。
四、实用小技巧与维修建议
1. 更换时的参数匹配
更换整流桥时,应注意以下关键参数:
整流电流(IF) ≥ 原型号要求
反向耐压(VRRM) ≥ 系统峰值电压
封装尺寸与引脚排布一致
优先选择品牌型号如:Vishay、ON Semi、强茂(PanJit)、捷捷微电等。
2. 多个整流桥批量检测技巧
可自制整流桥测试夹具,利用万用表批量检测是否存在压降异常,适用于生产线筛选。
3. 整流桥寿命延长建议
加装散热片或导热硅脂,提高热稳定性
增加浪涌抑制器(NTC热敏电阻),缓启动降低电流冲击
使用过压保护电路如压敏电阻(MOV)提升抗雷击能力
五、结语:科学检测整流桥,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整流桥虽是一个普通器件,却在电源模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了解其常见故障表现与科学的检测方法,有助于工程师和维修人员快速定位问题、及时更换器件,避免更大范围的电路损坏。
通过本文提供的图解步骤与实操技巧,结合对故障现象的精准判断,可以显著提高维修效率与产品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