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货至:

 

 

PCB电流和线宽计算

 

2025-07-23 09:18:52

晨欣小编

一、PCB走线载流的基础原理

PCB板上的铜线负责导通电流,其本质上是一种电阻性导体。当有电流通过时,根据焦耳定律,导线会产生热量:

P = I² × R

其中,P 为热功率,I 为电流,R 为线宽对应的电阻。

关键因素:

  • 铜箔厚度(常见有 1oz、2oz、3oz 等)

  • 线宽(mm或mil)

  • 电流大小

  • 工作环境温度

  • 散热条件

设计时需保证走线在允许的温升范围内工作(通常不超过10°C~20°C升温),以确保安全可靠。


二、PCB线宽与电流计算的常用标准

1. IPC-2221 标准推荐

IPC-2221 是国际通用的PCB设计标准,其中提供了导线宽度与载流能力的经验公式:

外层走线经验公式:

ini复制编辑I = 0.048 × (ΔT^0.44) × (A^0.725)

内层走线经验公式:

ini复制编辑I = 0.024 × (ΔT^0.44) × (A^0.725)

其中:

  • I:电流(A)

  • ΔT:温升(通常取10~20°C)

  • A:导体截面积(mil²)= 线宽 × 铜厚度

示例换算:

  • 1 oz 铜厚 ≈ 35μm ≈ 1.378 mil

  • 100 mil = 2.54 mm

2. 在线线宽计算工具

除了手工计算,也可借助工具如:

  • Saturn PCB Toolkit

  • EEWeb Trace Width Calculator

  • Altium Designer 内置计算器

这些工具可以根据电流、电压降、温升等快速推荐合适线宽。


三、常用铜厚与线宽对应电流参考表(IPC-2221简化)

铜厚(oz)

线宽(mm)

外层可承载电流(A)

内层可承载电流(A)





1 oz

0.25

≈ 1.2

≈ 0.7

1 oz

0.5

≈ 2.0

≈ 1.2

2 oz

0.5

≈ 3.5

≈ 2.5

2 oz

1.0

≈ 6.0

≈ 4.0

3 oz

1.5

≈ 12.0

≈ 8.0

⚠️ 注意:此表为近似参考,具体设计还应结合散热、导通距离、板层结构等因素。


四、影响PCB载流能力的其他因素

1. 铜箔厚度

  • 铜厚越大,载流能力越强。

  • 常规有 0.5oz、1oz、2oz、3oz;特种电源板甚至用到 6oz。

2. 导线长度

  • 线越长,总电阻越大,导致压降和热量增加。

  • 高频信号布线需考虑传输线效应与阻抗匹配。

3. 走线方式(内层/外层)

  • 外层可通过空气散热,内层包裹在板中,散热条件差,温升高。

4. 散热设计

  • 增加散热孔、铺铜、热导胶、背面接地可降低温升。

5. 工作频率

  • 高频时出现集肤效应,有效导电面积减少,对载流能力不利。


五、工程实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1. 安全冗余设计

  • 推荐留出 20%~50%安全裕度,避免满载运行。

  • 尤其是电源模块、MOSFET输出等高电流区域。

2. 宽线优于多线

  • 尽量采用加宽铜线,而不是多条细线并联,避免电流不均。

3. 电流分布均匀

  • 尽量让电流路径对称,防止局部发热。

4. 关键走线应短、粗、直

  • 减少能量损耗与噪声影响,提升系统稳定性。

5. 大电流区域采用灌铜(Pour Copper)

  • 铺铜层能够大幅提升载流能力,并利于散热。


六、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1:3A DC电源输出布线设计

  • 条件:电源输出3A,铜厚1oz,环境温升容许20°C

  • 计算推荐:外层线宽约需 0.5 mm(按IPC-2221公式)

  • 实际设计:使用 0.8 mm 并辅以铺铜处理,提高可靠性

案例2:5V@6A USB-PD大电流路径

  • 条件:USB PD接口输出6A,铜厚2oz

  • 推荐外层线宽:≥1.2 mm,内层建议避开电流路径

  • 增强措施:铜箔加厚 + 双面铺铜 + 多过孔导通


七、总结:科学计算是高可靠PCB的前提

在实际PCB设计中,电流承载能力的准确评估与合理线宽设计是保障产品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IPC标准指导、合理计算及工程经验优化,设计人员可以有效防止电流超载、板层烧毁等潜在风险。

无论是传统DC电源、开关电源模块,还是高速差分信号与射频电路,理解“电流—线宽”之间的关系,都是合格工程师不可或缺的基础能力。


 

上一篇: 通信网络中的bps、pps与Bps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下一篇: RS触发器及主从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热点资讯 - PCB

 

PCB电流和线宽计算
PCB电流和线宽计算
2025-07-23 | 1001 阅读
线束到 PCB 接口 EMI 管理的四大有效技术解析
聊聊PCB电路板三防:保护电子产品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
PCB设计全流程详解:从原理图到Gerber文件输出
PCB 设计:聚焦板内 EMC 的关键要点
如何打造可承载 100A 电流的 PCB?方法大公开
多层 PCB 设计探究:过孔如何 “致命” 影响高频信号传输
PCB板是什么?结构、分类与应用详解
收起 展开
QQ客服
我的专属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09:00-12:00

13:30-18:30

投诉电话:0755-82566015

微信客服

扫一扫,加我微信

0 优惠券 0 购物车 BOM配单 我的询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