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货至:

 

 

揭秘 DCDC 分压反馈电阻:10k、100k 与 100k、1M 等比例放大的影响

 

2025-08-18 09:27:08

晨欣小编

在开关电源(尤其是降压/升压型 DC/DC)中,反馈分压网络(Rtop、Rbot) 用于将输出电压 VoutV_\mathrm{out} 缩放到反馈脚(FB)参考电压 VrefV_\mathrm{ref}。很多工程师喜欢用 10k/100k100k/1M 这样比值相同(10:1)的组合来设定相同的输出电压。但“相同的比值 ≠ 相同的效果”。本文从误差、噪声、效率、稳定性与可靠性等维度拆解两种选择的差异,并给出可直接落地的选型建议。


1. 基本关系与术语回顾

典型电阻分压设定公式:

Vout=Vref(1+RtopRbot)V_\mathrm{out}=V_\mathrm{ref}\left(1+\frac{R_\mathrm{top}}{R_\mathrm{bot}}\right)

其中 RtopR_\mathrm{top} 从输出到 FB,RbotR_\mathrm{bot} 从 FB 到地。若比值 RtopRbot=10\frac{R_\mathrm{top}}{R_\mathrm{bot}}=10,则 Vout=11VrefV_\mathrm{out}=11\,V_\mathrm{ref}。虽然 10k/100k 与 100k/1M 都给出同样的比值,但它们的总阻值、分压点等效阻抗完全不同,从而影响一系列关键指标。


2. FB 偏置电流与输出电压误差

2.1 误差来源

反馈脚通常存在输入偏置电流 IbiasI_\mathrm{bias}(数 nA ~ 数十 nA,取决于芯片)。该电流流经 RbotR_\mathrm{bot} 会在 FB 节点产生附加电压,从而引入输出误差。可以近似得到:

ΔVoutVoutIbias(Rtop+Rbot)Vref\frac{\Delta V_\mathrm{out}}{V_\mathrm{out}} \approx -\,\frac{I_\mathrm{bias}\,(R_\mathrm{top}+R_\mathrm{bot})}{V_\mathrm{ref}}

结论:总阻值越大(比如 100k/1M),误差放大越明显。

2.2 定量对比(示例)

Vref=0.8VV_\mathrm{ref}=0.8\,\mathrm{V}Ibias=50nAI_\mathrm{bias}=50\,\mathrm{nA}

  • 10k/100kRsum=110kΩR_\mathrm{sum}=110\,\mathrm{k\Omega}
    ΔV/V50 nA×110 kΩ/0.80.69%\Rightarrow |\Delta V/V|\approx 50\text{ nA}\times 110\text{ k}\Omega/0.8 \approx 0.69\%

  • 100k/1MRsum=1.1MΩR_\mathrm{sum}=1.1\,\mathrm{M\Omega}
    ΔV/V6.9%\Rightarrow |\Delta V/V|\approx 6.9\%

在高阻网络下,仅几十 nA 的偏置电流就可能带来数个百分点的输出误差,这对精度或多路并联供电(需要一致性)很不利。

实战建议:让分压电流 Idiv=Vref/RbotI_\mathrm{div}=V_\mathrm{ref}/R_\mathrm{bot} 至少为 IbiasI_\mathrm{bias}50~100 倍,通常可把误差压到 1% 内。

  • 10k/100k:Idiv=0.8/10 k80μAI_\mathrm{div}=0.8/10\text{ k}\approx 80\,\mu\mathrm{A}(充足)

  • 100k/1M:Idiv=0.8/100 k8μAI_\mathrm{div}=0.8/100\text{ k}\approx 8\,\mu\mathrm{A}(偏小)


3. 噪声与纹波耦合(等效阻抗的影响)

3.1 热噪声(约翰逊噪声)

FB 节点的等效电阻 Req=RtopRbotR_\mathrm{eq}=R_\mathrm{top}\parallel R_\mathrm{bot}。热噪声电压密度:

en=4kTReqBe_n=\sqrt{4kTR_\mathrm{eq}B}

阻值越大,ReqR_\mathrm{eq} 越大,噪声越高。因此 100k/1M 的本底噪声显著高于 10k/100k。

3.2 开关节点串扰

高阻 FB 节点对来自 SW 节点的寄生电容耦合更敏感(高 ZZ 节点对注入电流产生更大的电压扰动),表现为输出纹波放大或环路抖动。
缓解手段

  • 优先降低分压阻值(如用 10k/100k 档)。

  • Cff 前馈电容并联在 RtopR_\mathrm{top} 上,提供高频降阻与相位补偿。

  • FB 走线远离 SW 与电感节点;必要时在 FB 节点对地加小电容(形成低通),但要留意环路相位。


4. 轻载效率与静态功耗

分压网络的功耗近似为:

PdivVout2Rtop+RbotP_\mathrm{div}\approx \frac{V_\mathrm{out}^2}{R_\mathrm{top}+R_\mathrm{bot}}

总阻值越大,静态损耗越低,对超低待机功耗和电池应用有利。

  • Vout=5VV_\mathrm{out}=5\,\mathrm{V} 为例:

    • 10k/100k:Rsum=110 kP0.227mWR_\mathrm{sum}=110\text{ k}\Rightarrow P\approx 0.227\,\mathrm{mW}

    • 100k/1M:Rsum=1.1 MP0.0227mWR_\mathrm{sum}=1.1\text{ M}\Rightarrow P\approx 0.0227\,\mathrm{mW}

权衡点:若系统常处于 μA~mA 级轻载,100k/1M 能显著降低待机损耗;但要确保不会因此引入不可接受的精度与噪声问题


5. 动态响应与补偿网络

分压阻值会影响环路补偿

  • ReqR_\mathrm{eq} 越大,FB 节点与运放输入电容/封装寄生形成的极点频率越低,可能减小相位裕度

  • 并联在 RtopR_\mathrm{top}Cff 会引入一个零点,常用于改善瞬态。当电阻升高时,为维持相同零点频率,需相应减小 Cff

    fz12πRtopCfff_\mathrm{z}\approx \frac{1}{2\pi\,R_\mathrm{top}\,C_\mathrm{ff}}

工程要点:从 10k/100k 切换到 100k/1M 时,别忘了重新验算补偿与稳定性(交叉频率、相位裕度、负载阶跃)。


6. 启动、过冲与瞬态一致性

FB 节点时间常数 τ(RtopRbot)Cpar\tau\approx (R_\mathrm{top}\parallel R_\mathrm{bot})\cdot C_\mathrm{par}(含芯片输入电容、走线与焊盘寄生)。高阻网络导致 τ\tau 增大,软启动期间可能稍慢地跟随参考,从而改变过冲/欠冲行为;多路输出同时上电时,高阻方案的一致性也更敏感于板上寄生差异。


7. 泄漏电流与板面清洁度(可靠性)

在潮湿、污染或高温环境下,PCB 表面可能出现 几十 MΩ 甚至更低的泄漏路径。当分压阻值达到 100k/1M 等高阻级别时,nA~μA 级泄漏就会带来可观比例的误差和漂移。
实践经验

  • 高阻方案必须加强防护:阻焊完整、清洗去焊剂残留、FB 区域开窗限制、适当涂覆。

  • 关键产品(医疗、车规、基站)多倾向 中低阻值 以钝化泄漏影响。


8. 选型流程与经验数值

Step 1:确定精度目标与芯片 IbiasI_\mathrm{bias}

  • 查阅数据手册:FB 偏置电流、推荐分压电阻范围(不少芯片建议 RbotR_\mathrm{bot} 10k~100k)。

  • Idiv=Vref/RbotI_\mathrm{div}=V_\mathrm{ref}/R_\mathrm{bot}50 ⁣ ⁣100×Ibias50\!\sim\!100\times I_\mathrm{bias}

Step 2:算功耗预算

  • 轻载场景下,分压损耗不应主导待机功耗;如需超低待机,可适度提高阻值,但要重新评估误差与噪声。

Step 3:验证环路与纹波

  • 依据阻值选取/调整 Cff;做负载阶跃、线阶跃与温漂测试。

  • 优化布局布线:FB 走在安静区域、远离 SW/电感;靠近芯片与分压器;必要时加地护线。

Step 4:做环境与老化

  • 温度、湿度、盐雾/粉尘、清洁度评估;检查输出漂移与稳定性。

常用经验:

  • 通用场景:Rbot=10 ⁣ ⁣47 kΩR_\mathrm{bot}=10\!\sim\!47\text{ k}\OmegaRtopR_\mathrm{top} 按目标比值给出(如 10k/100k)。

  • 超低功耗场景:可提高 3~10 倍,但需同时满足 精度、噪声、环路 的再验证(如 100k/1M 级别仅在充分论证后使用)。


9. 10k/100k 与 100k/1M 的“一图胜千言”式对比

维度10k/100k100k/1M结论
输出误差(FB 偏置)小(RsumR_\mathrm{sum} 小)大(RsumR_\mathrm{sum} 大)追求精度选低阻
本底/耦合噪声抗扰度:低阻更好
待机功耗略高更低追求极低功耗选高阻
环路补偿易稳定,Cff 宽容需仔细调 Cff 与布局高阻需重做环路验证
环境可靠性不易受泄漏影响对潮湿/污染敏感工业/车规更偏低阻
量产一致性易受寄生差异影响低阻一致性更好

10. 结论与建议

  • 同样的比值并不等价。10k/100k 与 100k/1M 在误差、噪声、稳定性、功耗上表现差异明显。

  • 精度/抗扰/一致性优先:选 10k/100k 等中低阻方案,并配合合理的 Cff 与良好布局。

  • 极致待机功耗优先:可评估 100k/1M 高阻方案,但必须核查 FB 偏置误差、噪声耦合、环路稳定、环境泄漏 等隐患。

  • 通用经验:让分压电流至少为 FB 偏置电流的 50~100 倍;在高阻方案中务必做完整的实验验证与环境测试


 

上一篇: 什么是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的知识
下一篇: 揭秘开关电源:究竟用到哪些元器件

热点资讯 - 方案推荐

 

揭秘 DCDC 分压反馈电阻:10k、100k 与 100k、1M 等比例放大的影响
深度剖析线性稳压器动态调节机制及三端与 LDO 稳压器差异
热电偶测温仪的常见种类和原理
LCD 高清平板偏压供电电路设计难题解析
SPI 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模式
LDO 与开关电源的区别
LDO 与开关电源的区别
2025-07-30 | 1225 阅读
开关电源该选什么方案?
开关电源该选什么方案?
2025-07-29 | 1176 阅读
U7613 同步整流 IC:高频率高性能的 CCM 解决方案
收起 展开
QQ客服
我的专属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09:00-12:00

13:30-18:30

投诉电话:0755-82566015

微信客服

扫一扫,加我微信

0 优惠券 0 购物车 BOM配单 我的询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