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并网中电表接线方案
2025-05-06 09:32:04
晨欣小编
一、光伏并网系统简介
1.1 系统组成
光伏并网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满足并网需求。
电表:记录发电、购电和上网电量。
并网保护装置:防止异常电网冲击,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配电系统:实现电能的合理分配和输出。
1.2 并网模式分类
根据接入电压等级和计量方式的不同,光伏并网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模式:
单向并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全额上网
自发自用,不上网(离网)
其中前两种涉及电网计量,需科学设计电表接线方案。
二、电表在光伏系统中的作用
电表在光伏系统中起到电能流向计量的作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总电表(主电表):由电网公司安装,用于统计用户与电网的电能交换。
光伏电表(发电电表):用于计量光伏系统发电量。
负载电表(用电电表):记录负载端用电量,辅助监控系统能效。
双向电表:集购电与上网功能于一体,具有两个计度器。
根据计量目的及电力公司要求,接线方式略有不同。
三、典型接线方案解析
3.1 单相系统接线方案
3.1.1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系统图示结构如下(略):
接线说明:
总进线通过主电表(双向表),连接家庭配电箱;
光伏逆变器输出并联接入配电箱;
发电电量优先供本地负载,多余电量回馈电网;
双向电表分别记录购电和上网电量。
优点:
节省用电成本;
符合国家“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政策;
接线简单,适合居民用户。
3.1.2 全额上网
接线说明:
光伏逆变器直接接入专用线路;
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网,通过专用电表计量;
用户自身电力负荷仍从总电表购电。
适用场景:
工商业项目,用户不关心自用,仅追求发电收益;
政策导向性强的区域。
3.2 三相系统接线方案
3.2.1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相)
接线方案:
三相总表与逆变器三相输出通过母线并联;
用户三相负载优先消纳光伏电能;
多余电量通过电表送入电网;
必须使用具备三相双向计量功能的智能电表。
技术要点:
相序匹配(防止逆向供电);
并网点选择合理,避免电流回流;
逆变器输出与系统容量匹配。
3.2.2 全额上网(三相)
接线方式:
光伏系统输出直接接入并网专用线路;
经计量电表后接入电网;
不与负载并联,独立发电通道。
四、电表接线中的注意事项
4.1 电表选型
选择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合格电表;
必须具备双向计量功能,支持远程通信功能(如RS485或载波);
三相系统应选择0.5S级及以上精度的电表。
4.2 接线规范
接线应严格按电网公司发布的接入规范执行;
主电表安装在进户处,不得人为改动;
光伏系统接线前须经过电网公司验收;
禁止用户私自更改计量方式,防止“倒送电”事故。
4.3 逆变器与电表协调
逆变器电流输出需与电表电流额定值匹配;
若使用CT(互感器)接入电表,需根据光伏容量选择合适变比;
防止因电表额定值偏小引起计量失准或跳闸。
五、典型应用案例解析
案例1:居民户用光伏(5kW,自发自用)
电表配置:
1个电网公司双向电表;
光伏电表用于发电统计(选装)。
接线要点:
逆变器接入家庭配电箱;
符合国网低压并网标准。
案例2:工厂屋顶光伏(100kW,全额上网)
电表配置:
电网公司安装高压并网专用三相双向电表;
配套电流互感器(CT)与电压互感器(PT)计量;
光伏监控系统独立接入。
接线注意:
线路分开,避免并联干扰;
接入变压器高压侧,避免对工厂内部系统造成负荷波动。
六、电表接线与国家标准
6.1 国家标准与政策参考
《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GB/T 17215.321-2008 交流电能表通用要求》
6.2 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技术规程
《光伏接入低压配电网技术导则》
《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管理办法》
上述文件为设计电表接线方案的依据,需根据当地供电局最新版本进行适配调整。
七、未来趋势:智能计量与分布式能源管理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进,智能电表和能量管理系统(EMS)将成为光伏系统核心部件。未来电表将支持:
实时远程抄表;
电价时段自动识别;
多路数据通信(NB-IoT、4G);
结合储能系统,参与虚拟电厂调度。
接线方案也将更加智能、模块化、标准化。
结语
光伏并网系统中的电表接线方案不仅关系到电量的准确计量,还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接线设计应兼顾国家政策、电网公司要求以及用户实际需求。随着技术的演进和智能电网的推广,未来电表接线将更加数字化、自动化。本文希望为光伏项目从业人员在设计接入方案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