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杰(YANGJIE)最新产品发布及技术亮点
2025-07-28 14:40:21
晨欣小编
一、扬杰科技发展概况
扬杰科技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少数具备IDM模式(集设计、晶圆制造、封测一体化)的功率半导体企业之一。公司专注于二极管、整流器、MOSFET、IGBT和SiC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工业控制、通信设备等领域。
近年来,扬杰在技术积累、产线建设和国际化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跻身中国功率器件国产化替代的第一梯队。
二、最新产品发布
1. 8英寸IGBT芯片与模块
扬杰于近期完成了自主研发的8英寸IGBT芯片与模块产品的试产,这标志着其在高端功率芯片制造工艺上的突破。新一代IGBT产品采用Trench Field Stop结构,具备低导通压降、低开关损耗和高可靠性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新能源汽车主逆变、电机控制器和工业变频设备。
公司在8英寸晶圆产线的投入和建设,不仅大幅提升了产能和产品一致性,也为后续SiC功率器件的迭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SiC功率器件及驱动模块
碳化硅(SiC)作为新一代功率器件材料,具备高压、高频、高温特性,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核心技术方向。扬杰正在推进自有SiC芯片与模块平台的研发,首批SiC器件产品已进入测试阶段。
其中包括基于1200V和650V等级的SiC MOSFET、二极管及相应的车规级驱动模块。这些产品能够满足高可靠性要求,未来将在新能源整车平台和光伏储能逆变器中批量应用。
3. FRED(快恢复二极管)产品线拓展
为适应高频开关应用需求,扬杰加快了FRED(Fast Recovery Epitaxial Diode)产品的技术升级。目前其FRED系列已全面覆盖600V、1200V、1700V电压平台,广泛应用于功率模块续流保护、高速整流等场景。
产品特性方面,具有极低的反向恢复电荷和极快的开关速度,同时维持较低的正向压降,确保在高效率、高频率系统中具有优异表现。
4. 高性能MOSFET产品升级
扬杰不断优化其MOSFET产品平台,最新一代车规级MOSFET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导通电阻可低至3.5 mΩ·cm²,广泛适用于BMS、电机驱动、DC/DC转换器等车载应用场景。
不仅如此,产品还通过了AEC-Q101认证,并拥有多项电性能专利,稳定性和耐压能力显著提升,可有效替代进口产品。
三、核心技术亮点
1. 完整的IDM一体化能力
扬杰是国内少数拥有4/6/8英寸晶圆制造、先进封测线及自主芯片设计能力的功率器件企业,实现从硅片到成品的全流程垂直整合。这种IDM模式不仅可控制成本,还能在技术研发和产品一致性方面形成闭环,提高良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在制造能力方面,公司持续投资智能化工厂,引入自动化晶圆检测、工艺调控系统及MES生产管理系统,提升运营效率与交付能力。
2. 多品类产品平台化建设
扬杰不断推动产品平台标准化与模块化。目前已形成低压至高压MOSFET、分立式IGBT、快恢复二极管、TVS、肖特基等器件矩阵,产品种类齐全、可快速响应下游客户的不同需求。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储能电站、充电桩等应用中,产品组合具备从分立器件到模块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增强了公司在终端客户体系中的粘性。
3. SiC产业链战略布局
扬杰已建成首条碳化硅芯片工艺线,布局包括外延片采购、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与模块集成在内的完整链条。在封装形式上,也涵盖TO、DFN、SOT、模块封装等多种形式,适配不同系统设计需求。
未来,扬杰计划在车规级SiC模块领域深耕,构建自主IP模块与系统联合优化平台,加速国产SiC产品上车。
4. 国际化双品牌战略
公司通过“YANGJIE”与“MCC”双品牌在国内外市场进行差异化运营:前者主要聚焦亚太及中国区客户,后者服务欧美及高端客户。目前产品已出口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越南等地布局封测基地,进一步推动国际化供应链协同。
四、重点应用领域拓展
扬杰科技的新产品正逐步渗透到以下高价值应用领域:
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电池管理系统、OBC车载充电器等;
光伏与储能:逆变器、DC/DC转换、MPPT控制器;
工业自动化:变频器、伺服电机、电力电子保护;
5G通信:基站电源、微型开关电源;
消费电子:快充适配器、LED照明驱动、TVS静电保护。
通过定制化平台开发、客户端联合验证和持续技术迭代,扬杰已获得多家头部客户批量认证,增强了产品的市场应用深度与广度。
五、未来发展展望
扬杰科技正在从“元器件制造商”迈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战略目标清晰:通过打造高端功率器件核心竞争力,逐步构建以Si、SiC为核心的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平台,实现技术自主、产品升级、市场全球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效率、高可靠性功率器件的需求愈发旺盛,扬杰凭借其IDM体系、产品线丰富性和技术沉淀,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规模突破。